当前位置:古汉语字典 >

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聱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用法、出处、读音

汉字
带声调拼音:áo
部首:耳
拼音:ao
总笔画:16
解释:聱
áo
话不顺耳:聱牙(语句念着不顺口)。
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彼诮以为聱者,为其不相从听”。
笔画数:16;
部首:耳;
笔顺编号:1121533134122111
文言文解释

áo
①<形>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新唐书•元结传》:“彼诮以~者,为其不相从听。”
②<形>文词念着不顺口。《朱子语类》:“某尝患《尚书》难读,后来先将文义分明者读之,~讹者且未读。””
【聱牙】1.文词艰涩,读不顺口 。《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2.违背;抵触;不和谐。苏轼《上皇帝书》:“其间一事~,常至终身沦弃。”3.树枝长短不齐,错综突起 。朱熹《枯大》:“百年蟠木老~,偃蹇春风不肯花。”
【聱岈】áoyá形容山势突兀。柳宗元《晋问》:“其高壮则腾突撑拒,~郁怒。”

内容详解:聱
áo
【形】
(形声。从耳敖声。本义:不接受意见)
同本义〖perverse〗
聱,不入人语也。——《广雅》
彼诮为聱者,为其不相从听。——元结《自释》
又如:聱牙(乖忤,抵触。亦谓与人意见不同,不随世俗)
文词艰涩〖involvedandabstruse〗。如:聱牙戟口(聱牙诎曲,聱牙诘曲,聱牙诘屈。都形容文辞艰涩难读);聱屈(拗口难读)

聱牙
áoyá
〖crotchetywritting〗文句别扭,读不上口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