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汉语字典 >

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貉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用法、出处、读音

汉字
带声调拼音:háo,hé
部首:豸
拼音:hao,he
总笔画:13
解释:貉

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一丘之貉。

háo
义同(一),用于“貉子”、“貉绒”。


古同“貊”①。
笔画数:13;
部首:豸;
笔顺编号:3443533354251
文言文解释


<名>一种野兽。《列子•汤问》:“~逾汶则死矣。”

我国古代东北部一个民族。《荀子•劝学》:“干越夷~之子,生而同声,第而异俗。”

内容详解:貉
háo
——义同“貉”(hé)
另见hé

貉绒
háoróng
〖racoondogfur〗拔去硬毛的貉子皮,质地轻软,是珍贵的毛皮
貉子
háozi
〖racoondog〗貉(hé)
的通称



【名】
(形声。从豸(zhì),长脊的野兽,各声。本义:一种野兽,通称“貉子”,也叫“狸”)
同本义〖racoondog〗食肉目犬科的一种动物(Nyctereutesprocyonoides),产地包括中、日、朝和乌苏里边区。有三个亚种,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东南和西南各省区,是著名的毛皮兽,它的毛皮被称为貉子皮或貉绒
另见háo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