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汉语字典 >

赧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赧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用法、出处、读音

汉字
带声调拼音:nǎn
部首:赤
拼音:nan
总笔画:11
解释:赧
nǎn
因羞惭而脸红:赧赧。赧然。赧愧。赧颜。赧然汗下。
笔画数:11;
部首:赤;
笔顺编号:12132345254
文言文解释

nǎn
①<动>(因羞愧等)脸色泛红。《孟子•滕文公》:“未同而言,观其色~然。”《训俭示康》:“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弃去之。”
②<动>忧惧。《国语•楚语上》:“夫子践位则退,自退则敬,不则~。”

内容详解:赧
nǎn
【形】
(形声。从赤,(fú)声。脸红,故从赤。本义:因惭愧而脸红)
同本义〖blushing〗
大赧而归,填恨低首。——柳宗元《乞巧文》
鬼即赧愧而退。——刘义庆《幽明录》
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赧颜(羞惭脸红;惭愧);赧愧(羞惭)
忧惧〖worried〗
夫子践位则退,自退则敬,否则赧。——《国语·楚语》

赧红
nǎnhóng
〖blushing〗因害羞而脸色发红
赧然
nǎnrán
〖embarrassed〗形容难为情的样子,羞愧的样子
观其色赧赧然。——《孟子·滕文公下》
赧然一笑
赧然不能启口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