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汉语字典 >

跂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跂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用法、出处、读音

汉字
带声调拼音:qí,qì
部首:足
拼音:qi
总笔画:11
解释:跂

多生的脚趾:“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
爬动:“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慢走。


古通“企”,踮起:“吾尝跂而望矣。”
笔画数:11;
部首:足;
笔顺编号:25121211254
文言文解释


<动>踮着脚;抬起脚跟。《劝学》:“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内容详解:跂

【形】
(形声。从足,支声。本义:多出的脚趾)
同本义〖havingextratoes〗
跂,足多指也。——《说文》
而枝者不为跂。——《庄子·骈拇》
又如:跂骨(脚跟骨,胫骨前垂的部分)
通“歧”。分叉〖fork〗
夫挟依于跋躍之术。——《淮南子·俶真》注:“跂躍,犹龃龉,不正之道也。”
又如:跂趋(不同的趋向);跂途(歧路)
另见qì



【动】
抬起脚后跟站着〖standontiptoe〗
离纵而跂訾者也。——《荀子·非十二子》。注:“谓跂足违俗而恣其志意,亦谓跂足自高而訾毁于人。”
吾尝跂而望矣。——《荀子·劝学》
又如:跂望(举起脚跟远望);跂踵(举起脚跟远望);跂予望之(举起脚跟远望)
盼望;向往;企求〖hopefor;longfor;yearnfor〗
日夜跂而望归。——《史记·高祖纪》
又如:跂及(企及);跂仰(钦仰;想慕);跂足(喻盼望,期望)
另见qí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