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的意思

(繁体字:)   拼音: dèng  注音:ㄉㄥˋ   异体字:𨭕𩍐

部首:钅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17画  康熙字典:镫(20画)

简体部首:钅部   部外笔画:12画   总笔画:17画   造字法:形声:从钅、登声 可拆字为“钅 登”

繁体部首: 钅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金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活泼,时尚,可爱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QWGU   仓颉:OPNOT   郑码:PXJU   中文电码:6989   区位码: 7975   四角号码: 82718

统一码:956b   笔顺编号: 31115543341251431   笔顺读写:撇横横横折折捺撇撇捺横竖折横捺撇横   镫的笔顺 ノ一一一フフ丶ノノ丶一丨フ一丶ノ一


《镫》字的相关字典


镫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查看»镫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基本字义

(镫)dèng ㄉㄥˋ

  1. 镫(鐙)dèng(ㄉㄥˋ)

    ⒈  挂在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马镫。镫骨(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


方言集汇

  • ◎ 粤语:dang3


详细解释

  • 基本词义

    dèng

    〈名〉

    (1) 古代盛熟食器皿 [cooker]

    镫,锭也。从金,登声。——《说文》。按,即登也。古用瓦,后世范金为之,又制此字。”

    执醴授之,执镫。——《礼记·祭统》。注:“镫,豆下跗也。”

    (2) 马镫 [stirrup]

    镫,鞍镫。——《广韵》

    (3) 古同“灯” [lamp;light]

    兰膏明烛,华镫错些。——《楚辞·招魂》

    常用词组

    镫子


汉语大字典

  • [①][dēng][《集韻》都騰切,平登,端。]“镫1”的繁体字。
    (1)本作“登”。瓦豆。古代陶制的食器,形似高足盘,或有盖。
    (2)指这种食器的基部。
    (3)膏镫。也称锭、钉、烛豆、烛盘。古代照明用具。青铜制,上有盘,中有柱,下有底。或有三足及柄。盘所以盛膏,或中有锥供插烛。
    (4)泛指灯;油灯。[②][dèng][《廣韻》都鄧切,去嶝,端。]亦作“1”。亦作“1”。“镫2”的繁体字。挂在鞍子两旁的脚踏。多用铁制成。

康熙字典

  • 【唐韻】都滕切【集韻】【韻會】都騰切,𠀤音登。【說文】錠也。【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楚辭·招魂】華鐙錯些。【劉公幹·贈五官中郞將詩】明鐙熺炎光。 
    又山名。【山海經】鼓鐙之山。 
    又與登同。【儀禮·公食大夫禮】實于鐙。【註】瓦豆謂之鐙。【疏】詩:于豆于登。毛傳:木曰豆,瓦曰登。【後漢·禮儀志】瓦鐙一,彤矢四。
    又【廣韻】都鄧切【集韻】【韻會】【正韻】丁鄧切,𠀤音嶝。【廣韻】鞍鐙。【集韻】馬鞁具。【正字通】馬鞍兩旁,足所踏也。【韓致堯詩】和裙穿玉鐙。 
    又【韻會】豆下跗。【禮·祭統】執鐙。【註】鐙,豆下跗也。【釋文】鐙,音登。
    又丁鄧反。

说文解字

  • 錠也。从金登聲。

    錠也。从金登聲。都滕切〖注〗臣鉉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别作燈,非是。

    臣鉉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别作燈,非是。

    (鐙)錠也。祭統曰:夫人薦豆執校,執醴授之執鐙。注曰:校,豆中央直者也。鐙,豆下跗也。執醴者以豆授夫人,執其下跗,夫人受之,執其中央直者。按跗,說文作柎,闌足也。鐙有柎,則無足曰鐙之說未可信。豆之遺制爲今俗用燈盞。徐氏兄弟遂以膏鐙解說文,誤矣。生民傳曰:木曰豆,瓦曰登。豆薦菹醢,登薦大羹。箋云:祀天用瓦豆,陶器質也。然則瓦登用於祭天。廟中之鐙,笵金爲之,故其字从金。从金登聲都滕切。六部


英语翻译

  • lamp; a kind of cooking vessel

镫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dēng
    ①古代盛放熟食的器具。《仪礼•公食大夫礼》:“实于~,宰右执~。”
    ②<名>通“灯”。油灯。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众宾会广座,明~糦炎光。”
    dèng
    <名>马鞭两旁的脚踏(后起意义)。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龙驹雕~白玉鞍。”






别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