𠯵的意思

𠯵

拼音:   异体字:

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7画  康熙字典:𠯵(7画)

简体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7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口 八”

繁体部首: 口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否之意   字体结构:上中下

五笔:KNWU   仓颉:RNMC   郑码:JXO   中文电码:   四角号码:

统一码:20bf5   笔顺: 丨フ一フ一ノ丶


《𠯵》字的相关字典


基本字义

(𠯵)wú

  1. 同【吴】。


康熙字典

  • 〔古文〕【唐韻】午胡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吾。國名。【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蠻,自號句吳。【註】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荆國,十二年,更名吳。 亦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吳縣。
    又【說文】郡也。【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韻會】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正字通】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說不同。
    又【齊語】西服㳅沙西吳。【註】雍州之地。
    又天吳,水神也。【郭璞·山海經贊】八頭十尾,人面虎身。龍據兩川,威無不震。
    又【說文】姓也。【廣韻】太伯之後,因以命氏。
    又【方言】大也。【說文】大言也。【詩·周頌】不吳不敖。【傳】吳,譁也。
    又【魯頌】不吳不揚。【說文註】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今寫詩者,攺吳作㕦,
    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釋文】吳,舊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㕦,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按《說文》《釋文》俱云吳作㕦讀,非。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諸書,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惟正韻收吳入禡韻,詩朱註亦作去聲讀。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又【集韻】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吳。註詳虍部七畫。【釋名】吳,虞也。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于此,虞其志也。
    又與娛通。【詩·周頌】不吳不敖。【疏】正義曰:人自娛樂,必讙譁爲聲。故以娛爲譁也。定本娛作吳。

说文解字

  • 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大言也。从夨、口。𡗾:古文如此。

别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