𡧉的意思

𡧉

拼音: kūn   异体字:

部首:宀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6画  康熙字典:𡧉(13画)

简体部首:宀部   部外笔画:3画   总笔画:6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宀 兀”

繁体部首: 宀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否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PGQB   仓颉:JMU   郑码:WDGR   中文电码:   四角号码:

统一码:219c9   笔顺: 丶丶フ一ノフ


《𡧉》字的相关字典


基本字义

(𡧉)kūn

  1. 同【髡】。


康熙字典

  • 【唐韻】苦昆切【集韻】【韻會】【正韻】枯昆切,音坤。【說文】髮也。从髟,兀聲。或从元。【周禮·秋官·掌戮】髡者使守積。【註】王之同族不宮之者,髡頭而已。【前漢·法志】當黥者,髡鉗爲城旦舂。
    又人名。【孟子註】淳于髡,齊之辨士。
    又樹禿曰髡。【齊民要術】種柳千樹足柴,歲可髡二百樹。
    又【集韻】去骨切,音窟。
    又五忽切,音兀。義同。

说文解字

  • 𩮜髮也。从髟兀聲。髨:或从元。

    髮也。从髟兀聲。髨,或从元。苦昆切

    (髡)髮也。楚辭涉江。接輿髡首。王注云。髡、剔也。剔者、俗字。周禮。髡者使守積。注云。此必王之同族不宮者。宮之爲翦其類。髡之而巳。而部曰。罪不至髡。完其而鬢曰耏。从髟。兀聲。苦昆切。十三部。

    (髨)或从元。元亦兀聲也。故亦从元聲。古或假完爲髡。如漢㓝法志。完者使守積。王制注同。


别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