𤊙的意思

𤊙

拼音: jiāo   异体字:

部首:火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2画  康熙字典:𤊙(12画)

简体部首:火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2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隹 火”

繁体部首: 火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WYOU   仓颉:OGF   郑码:NIUO   中文电码:   四角号码:

统一码:24299   笔顺: ノ丨丶一一一丨一丶ノノ丶


《𤊙》字的相关字典


基本字义

(𤊙)jiāo

  1. 1 同“焦”。


康熙字典

  • 【唐韻】卽消切【集韻】【韻會】【正韻】兹消切,音蕉。【說文】本作。火所傷也。【玉篇】火燒黑也。
    又炙也。【禮·月令】其味苦,其臭焦。【註】火之臭味也。凡苦焦者皆屬焉。【左傳·哀二年】卜戰龜焦。【禮·問喪】傷腎乾肝焦肺。【史記·越世家】苦身焦思。
    又【史記·扁鵲傳】別下于三焦膀胱。【註】正義曰:八十一難云:三焦者,水穀之道路也,氣之所終始也。上焦在心下,下鬲在胃上也。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也。下焦在臍下,當膀胱上口也。【廣韻】別作膲。
    又國名。【左傳·僖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註】焦在陝縣。【史記·周本紀】褒封神農之後于焦。【註】地理志,弘農陝縣有焦城,故焦國也。
    又【秦本紀】圍焦降之。【註】括地志云:焦城在陝州城內東北百步,因焦水爲名。周同姓所封。按左傳之焦姬姓,神農之後乃姜姓,其所封當別是一焦。周本紀註亦云:在陝縣。誤。
    又姓。【廣韻】神農後,以國爲氏,出南安。
    又晉邑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許君焦瑕。【註】晉河外五城之二邑。
    又【詩·小雅】整居焦穫。【爾雅·釋地】十藪,周有焦穫。【註】今扶風瓠中是也。
    又【晏子·外篇】東海有蟲,巢于蟁睫,命曰焦冥。
    又焦明,鳥名。【司馬相如·上林賦】掩焦明。【註】焦明似鳳。通作鷦。
    又【韻會】通作燋。詳燋字註。【集韻】或作㸈。
    又【集韻】慈焦切【正韻】慈消切,音樵。【集韻】焦夷,楚地名。【左傳·僖二十三年】楚伐陳取焦夷。【註】焦,譙縣也。夷一名城父。皆陳邑。
    又與憔通。【班固·答賔戲】朝爲榮華,夕而焦。
    又【集韻】將由切,音啾。屬。

说文解字

  • 火所傷也。从火雥聲。

    焦,或省。即消切

    ()火所傷也。从火雥聲。卽消切。二部。按廣韵雥,徂合切,玉篇才帀、走合二切。今以許書焦字从雥聲訂之,則知雥之古音讀如揫,如椒。雧者,會意字,非用雥聲。後人昧其本音,乃以襍字之反語爲雥之反語,非也。戴氏侗乃疑作㸈乃得聲矣。

    ()或省。按廣韵爲籒文。此必有所據。


别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