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的意思

(繁体字:)   拼音:  注音:一ˇ   异体字:𠄌

部首:乙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1画  康熙字典:乙(1画)

简体部首:乙部   部外笔画:0画   总笔画:1画   造字法:象形:像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 可拆字为“乙”

繁体部首: 乙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木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不屈服、坚毅、刻苦之意   字体结构:单一

五笔:NNLL   仓颉:NU   郑码:YDA   中文电码:0044   区位码: 5050   四角号码: 17710

统一码:4e59   笔顺编号: 5   笔顺读写:折   乙的笔顺


《乙》字的相关字典


乙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查看»乙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基本字义

(乙)yǐ 一ˇ

  1. yǐ(一ˇ)

    ⒈  天干的第二位,用于作顺序第二的代称。

    ⒉  指代一方:甲方乙方。乙型脑炎。

    ⒊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⒋  姓。


方言集汇

  • ◎ 粤语:jyut3 jyu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et7 [宝安腔] jet7 [海陆丰腔] rit7 ret7 [东莞腔] jet7 [梅县腔] jat7 [客语拼音字汇] yad5 [客英字典] jet7 [陆丰腔] jat7 [台湾四县腔] jit7 jet7
    ◎ 潮州话:ig4(ik 旧时:it)【揭阳】êg4(ek)


详细解释

  • 基本词义

    〈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义: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

    (2) 同本义 [winding]

    乙,草木冤曲而出也。象形。——《说文》

    乙者,物蕃屈有节欲出。——《白虎通》

    思乙乙其若抽。——陆机《文赋》。注:“抽也。”

    其於十母为甲乙。甲者,为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史记·律书》

    (3) 又如:乙乙(难出之貌)

    (4) 第二,次一等 [second]。如:乙部(古代群书四部分类法的第二部)

    词性变化

    〈名〉

    (1) 天干的第二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the second of the ten Celestial Stems]

    其日甲乙。——《礼记·月令》

    甲乙。——《淮南子·天文》注

    帝乙归妹。——《易·泰》

    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左传·哀公九年》

    (2) 某人 [one]

    甲乙同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甲先得举。

    (3) 又如:某甲某乙

    (4) 鱼腮骨 [gill bone]

    狼去肠…鱼去乙。郑玄注:“乙,鱼体中害人者名也。今 东海容鱼有骨,名乙,在目旁,状如篆乙,食之鲠不可出。”——《礼记·内则》

    (5) 虎两肋和尾端有骨,形如乙字,叫虎威 [tail bone of tiger]

    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宋· 苏轼《寄微轩》

    〈动〉

    碾压;压抑 [roll]

    西太守,乙卯金。——《后汉书》。李贤注:“乙,轧也。 述 言西方太守能轧绝卯金也。”

    常用词组

    乙醇乙醚乙脑乙醛乙炔乙酸乙烷乙烯乙酉乙种粒子乙种射线乙状结肠

  • 〈名〉

    (1) 天干的第二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the second of the ten Celestial Stems]

    其日甲乙。——《礼记·月令》

    甲乙。——《淮南子·天文》注

    帝乙归妹。——《易·泰》

    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左传·哀公九年》

    (2) 某人 [one]

    甲乙同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甲先得举。

    (3) 又如:某甲某乙

    (4) 鱼腮骨 [gill bone]

    狼去肠…鱼去乙。郑玄注:“乙,鱼体中害人者名也。今 东海容鱼有骨,名乙,在目旁,状如篆乙,食之鲠不可出。”——《礼记·内则》

    (5) 虎两肋和尾端有骨,形如乙字,叫虎威 [tail bone of tiger]

    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宋· 苏轼《寄微轩》

    〈动〉

    碾压;压抑 [roll]

    西太守,乙卯金。——《后汉书》。李贤注:“乙,轧也。 述 言西方太守能轧绝卯金也。”


汉语大字典

  • [①][yǐ][《廣韻》於筆切,入質,影。]
    (1)物屈曲生长貌。
    (2)碾压;压抑。
    (3)鱼腮骨。《礼记·内则》:“狼去腸……魚去乙。”郑玄注:“乙,魚體中害人者名也。今東海容魚有骨,名乙,在目旁,狀如篆乙,食之鯁不可出。”一说鱼肠。
    (4)虎两胁和尾端有骨,形如乙字,叫虎威。
    (5)天干的第二位。
    (6)第二;次一等。
    (7)用以代称並列的第二人。
    (8)旧时在书上画“乙”字形符号,打钩。表示阅读中止处。
    (9)旧时在书上画“乙”字形符号,打钩。标志着重处。
    (10)旧时在书上画“乙”字形符号,打钩。标志章节段落处。
    (11)旧时在书上画“乙”字形符号,打钩。用以计数。
    (12)校勘术语。表示勾转倒误。
    (13)校勘术语。表示删削。
    (14)校勘术语。指增补。
    (15)校勘术语。后泛指校勘。
    (16)我国古代乐谱用来记写七音的七种记音符号之一。历代各地所用记音之字互有出入,常见者依次为“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字。
    (17)燕子。
    (18)姓。北魏有乙瓌。见《魏书·乙瓌传》。

康熙字典

  • 【唐韻】於筆切【集韻】億姞切【韻會】【正韻】益悉切,𠀤音鳦。十幹名。東方木行也。【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月在乙曰橘。【前漢·律歷志】奮軋於乙。【京房易傳】乙,屈也。 
    又凡讀書,以筆志其止處曰乙。【史記·東方朔傳】朔初上書,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三月乃盡。 
    又唐試士式,塗幾字,乙幾字。抹去譌字曰塗,字有遺脫,句其旁而增之曰乙。 
    又【太乙數】有君基太乙,五福太乙諸名。 
    又【前漢·藝文志】有天乙三篇。【註】天乙謂湯,其言非殷時,皆假託也。 
    又姓。漢南郡大守乙世,前燕護軍乙逸,明乙瑄,乙山。 
    又【爾雅·釋魚】魚腸謂之乙。【禮·內則】魚去乙。【註】魚餒必自腸始,形屈如乙字。一說魚腮骨,在目旁,如篆文乙,食之鯁不可出,去之乃食。 
    又【茅亭客話】虎有威如乙字,長三寸許,在脅兩旁皮下,取得佩之,臨官而能威衆。無官佩之,無憎疾者。【蘇軾詩】得如虎挾乙。

说文解字

  • 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陰气尚彊,其出乙乙也。與丨同意。乙承甲,象人頸。凡乙之屬皆从乙。

    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陰气尚彊,其出乙乙也。與丨同意。乙承甲,象人頸。凡乙之屬皆从乙。於筆切

    (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侌气尙彊。其出乙乙也。冤之言,曲之言詘也。乙乙,難出之皃。史記曰:乙者,言萬物生軋軋也。漢書曰:奮軋於乙。文賦曰:思軋軋其若抽。軋軋皆乙乙之叚借。軋从乙聲,故同音相叚。月令鄭注云:乙之言軋也。時萬物皆抽軋而出。物之出土艱屯。如車之輾地澁滯。與丨同意。謂與自下通上之丨同意也。乙自下出上礙於陰,其書之也宜倒行。於筆切。十二部。按李善:乙音軋。乙承甲,象人頸。以下皆冡大一經曰言之。凡乙之屬皆从乙。


英语翻译

  • second; 2nd heavenly stem

乙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①<名>天干第二位。《尔雅•释天》:“太岁……在~,曰旃蒙。”
    ②<名>同“ ”。燕子。张融《答周颙书》:“非鳧则~。”
    ③<动>打钩。古人看书时在书上打一个钩作标记,表示看到某处,或某处文字有脱误。《史记•滑稽列传》:“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其处。”韩愈《读鹖冠子》:“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者三。灭者二十有。”






别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