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的意思

(繁体字:)   拼音: yìn  注音:一ㄣˋ   异体字:𠘄

部首:卩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5画  康熙字典:印(6画)

简体部首:卩部   部外笔画:3画   总笔画:5画   造字法:会意 可拆字为“彐 卩”

繁体部首: 卩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心心相、一步一脚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QGBH   仓颉:HPSL   郑码:RHAY   中文电码:0603   区位码: 5101   四角号码: 77720

统一码:5370   笔顺编号: 35152   笔顺读写:撇折横折竖   印的笔顺 ノフ一フ丨


《印》字的相关字典


印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查看»印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基本字义

(印)yìn 一ㄣˋ

  1. yìn(一ㄣˋ)

    ⒈  图章,戳记:印章印玺印记印把子(亦喻政权)。

    ⒉  痕迹:手印。指印。印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印印钱”)。

    ⒊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印刷。排印。印制印发)。

    ⒋  彼此符合:印证。心心相印。

    ⒌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印象

    ⒍  姓。


方言集汇

  • ◎ 粤语:jan3 ngan3
    ◎ 客家话:[梅县腔] jin5 [海陆丰腔] rin5 rang5 [客英字典] jin5 [陆丰腔] jin5 [客语拼音字汇] yin4 [宝安腔] jin5 [沙头角腔] jin5 [东莞腔] jin5 [台湾四县腔] jin5 jang5
    ◎ 潮州话:ing3 「揭阳」êng3


详细解释

  • 基本词义

    yìn

    〈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2) 同本义 [official seal]

    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独断》

    印,验也。——《苍颉篇》

    玺谓之印。——《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

    每字为一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布字印。

    每一字皆有数印。

    其印自落。

    (3) 又如:印务(有关印章管理和收发文书的工作;也指官印和职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印佩(官印);印牌(将印或令牌);印囊(古代装印信的口袋);印曹(掌刻印的官)

    (4) 泛指图章 [seal]

    凡写诗文,名印当在上,字印当在下,道号又次之…试看宋元诸儒真迹中,用印皆然。—— 明· 徐官《古今印史》

    (5) 又如:打印(盖图章);印匣(印章盒);印篆(印章);印合(印盒,模子)

    (6) 痕迹,标记 [print]

    原来宋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唤做“打金印”。——《水浒传》

    (7) 又如:手印;印痕;印识(犹印记)

    (8) 用尖头工具划的线 [score]。如:活塞在汽缸壁上划的一道印

    (9) 姓

    词性变化

    yìn

    〈动〉

    (1) 盖章 [seal]

    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睡虎地秦墓竹简》

    (2) 又如:印子债(一种高利贷,即印子钱);印结(清制外省人在京考试或捐官,皆须在京的同乡京官为具保结,上盖六部印,这文书叫“结”。盖印的“结”叫“印结”);印马(验收马匹时诸监按马之优劣,在不同部位加不同印记);印子铺(房)(放印子钱的处所);印封(盖印的封泥);印署(盖印签押)

    (3) 印刷 [print]

    板印书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若止印二三本。

    若印数十本。

    此印者才毕。

    (4) 又如:印板(指用木或金属雕成的印刷底板);印板儿(刻着字的板。喻印象深刻);印造(印刷制作)

    (5) 印证 [confirm]。证明与事实相符

    虽时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证印:印证)。——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印正(证明;验证)

    (7) 铭刻 [engrave]。如:深深印在脑子里

    (8) 直接将[邮票] 印在[明信片,信封] 上 [impress]。如:印有两分的邮票

    (9) 使物上留下痕迹 [stamp]

    脚上印着黄泥。——郭沫若《女神》

    (10) 又如:印合(模子)

    常用词组

    印把子印本印鼻印次印地语印度印度尼西亚印度洋印发印盒印痕印花印迹印记印鉴印泥印谱印绶印刷印刷体印刷业印台印堂印玺印象印信印行印章印证印制印子印子钱

  • yìn

    〈动〉

    (1) 盖章 [seal]

    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睡虎地秦墓竹简》

    (2) 又如:印子债(一种高利贷,即印子钱);印结(清制外省人在京考试或捐官,皆须在京的同乡京官为具保结,上盖六部印,这文书叫“结”。盖印的“结”叫“印结”);印马(验收马匹时诸监按马之优劣,在不同部位加不同印记);印子铺(房)(放印子钱的处所);印封(盖印的封泥);印署(盖印签押)

    (3) 印刷 [print]

    板印书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若止印二三本。

    若印数十本。

    此印者才毕。

    (4) 又如:印板(指用木或金属雕成的印刷底板);印板儿(刻着字的板。喻印象深刻);印造(印刷制作)

    (5) 印证 [confirm]。证明与事实相符

    虽时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证印:印证)。——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印正(证明;验证)

    (7) 铭刻 [engrave]。如:深深印在脑子里

    (8) 直接将[邮票] 印在[明信片,信封] 上 [impress]。如:印有两分的邮票

    (9) 使物上留下痕迹 [stamp]

    脚上印着黄泥。——郭沫若《女神》

    (10) 又如:印合(模子)


汉语大字典

  • [①][yìn][《廣韻》於刃切,去震,影。]
    (1)官印。
    (2)指印官。参见“印委”、“印官”。
    (3)泛指图章。
    (4)盖章。
    (5)如盖章般在物体上留下痕迹。
    (6)比喻留下深刻印象。
    (7)痕迹;印记。
    (8)印烙。
    (9)印刷。
    (10)指印刷活字。
    (11)印证。
    (12)符合;吻合。
    (13)按压;压抑。
    (14)轻按使液体渗入。
    (15)谓燃香。
    (16)印度的省称。
    (17)通“抑”。
    (18)姓。春秋郑有印堇父,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康熙字典

  • 〔古文〕𠘄【唐韻】於刃切【集韻】【韻會】伊刃切【正韻】衣刃切,𠀤因去聲。【說文】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卪象相合之形。今文作卩,瑞信也。手爪以持印。會意。【廣韻】符,印也。印,信也,亦因也,封物相因付。【增韻】刻文合信也。【前漢·百官公卿表】二千石皆銀印,二百石以上皆銅印。【註】師古曰:刻文云:某官之印。
    又姓。【廣韻】左傳,鄭大夫印段,出自穆公子印,以王父字爲氏。

说文解字

  • 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凡印之屬皆从印。

    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凡印之屬皆从印。於刃切

    (印)執政所持信也。凡有官守者皆曰執政。其所持之卪信曰印。古上下通曰璽。周禮壐節注曰。今之印章。按周禮。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謂諸侯於其國中、公卿大夫於其采邑用之。是卽用印之始也。季武子於周禮爲守都鄙者、而以璽書、達於魯君。是古有印明矣。葢以書之。而寓書於遠必用布帛檢之。以璽泥?之。至用縑素爲書、而印之用更廣。漢官儀。諸侯王黃金槖駝鈕、文曰璽。列侯黃金龜紐、文曰章。御史大夫金印紫綬、文曰章。中二千石銀印龜紐、文曰章。千石至四百石皆銅印、文曰印。从爪卪。會意。手所持之卪也。左傳。司馬握節以死。於刄切。十三部。凡印之屬皆从印。


英语翻译

  • print, seal, stamp, chop, mark

印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yìn
    ①<名>印章;印信。《<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不拜。”
    ②<动>印刷。《活板》:“若止~二三本,未为简易。”
    ③<名>印刷的字模。《活板》:“每字为一~,火烧令坚。”
    ④<形>符合。《祭妹文》:“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者矣。”
    【印信】旧时公文书信所用印记的通称。






别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