敀的意思

(繁体字:)   拼音:  注音:ㄆㄛˋ

部首: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9画  康熙字典:敀(9画)

简体部首:攵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9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白 攵”

繁体部首: 攵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财富,魅力,活泼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RTY   仓颉:HAOK   郑码:NKMO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28640

统一码:6540   笔顺编号: 325113134   笔顺读写:撇竖折横横撇横撇捺   敀的笔顺 ノ丨フ一一ノ一ノ丶


《敀》字的相关字典


敀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查看»敀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基本字义

(敀)pò ㄆㄛˋ

  1. pò(ㄆㄛˋ)

    ⒈  古同“”。

    ⒉  大打。


汉语大字典

  • [①][bó][《廣韻》博陌切,入陌,幫。]亦作“敀1”。
    (1)长兄,兄弟中年最长者。
    (2)专称嫡长子,对庶长子称“孟”而言。
    (3)泛指排行最大的。参见“伯仲叔季”、“伯兄”、“伯姊”。
    (4)父亲的哥哥。
    (5)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6)古代对男性长者的尊称。
    (7)用为对父辈亲友的通称。
    (8)古代管领一方的长官。
    (9)指古代各官署长官所委派的分司之长。
    (10)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11)旧时对以文章或道义而闻名于世,并足以做他人表率者的尊称。
    (12)古代祭名。祭祀马神。《诗·小雅·吉日》:“吉日維戊,既伯既禱。”毛传:“伯,馬祖也。重物慎微,將用馬力,必先爲之禱其祖。”朱熹集传:“伯,馬祖也。謂天駟房星之神也。”《尔雅·释天》:“'既伯既禱',馬祭也。”郭璞注:“伯,祭馬祖也。”一说伯通“禡”。古代行军於所止处祭神。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十八。
    (13)通“白”。显著,显赫。
    (14)姓。春秋时楚有伯州犁。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②][bà][《洪武正韻》必駕切,去禡]通“霸1”。
    (1)春秋时诸侯的盟主。
    (2)称霸,做诸侯的盟主。[③][mò][《洪武正韻》莫白切,入陌]通“陌1”。田间东西向的小路。[④][pò][《廣韻》博陌切,入陌,幫。]通“迫1”。迫近。[⑤][bǎi][《廣韻》博陌切,入陌,幫。]
    (1)妇人对夫兄的称呼。
    (2)今北方方言称作“大伯子”。
    (3)通“百”。百倍。
    (4)通“百”。数目。十的十倍。

康熙字典

  • 【廣韻】博陌切。與迫同。【說文】作𤽐,迮也。周書曰:常𤽐常任。○按書立政,今本作伯。 
    又【玉篇】强也。【篇海】附也。 
    又【廣韻】普伯切,音拍。大打也。

说文解字

  • 迮也。从攴白聲。《周書》曰:“常敀常任。”

    迮也。从攴白聲。《周書》曰:“常敀常任。”博陌切

    (敀)迮也。迮、起也。敀者、起之也。與廹音義同。从攴。白聲。博陌切。古音在五部。周書曰。常敀常任。立政篇文。按漢人所用皆作常伯。今尙書作伯。許所據絕異者、壁中古文多假借字也。以敀爲伯、如洪範以爲好。顧命以?爲蔑。牧誓以狟爲桓。皆壁中古文假借。今尙書作伯好蔑桓者、孔安國以今文字讀古文而易之。而漢世言古文尙書者因之。如杜子春、鄭司農讀周禮故書。往往易其字。而許叔重、鄭康成多因之。其理一也。杜子春巳改之周禮。其故書古字猶存於鄭注。孔安國巳改之尙書。其壁中古文之字猶存於說文。





别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