朹的意思

(繁体字:)   拼音: qiú,guǐ  注音:ㄑ一ㄡˊ ㄍㄨㄟˇ

部首:木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6画  康熙字典:朹(6画)

简体部首:木部   部外笔画:2画   总笔画:6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木 九”

繁体部首: 木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成功,优雅,成功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SVN   仓颉:DKN   郑码:FQY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44917

统一码:6739   笔顺编号: 123435   笔顺读写:横竖撇捺撇折   朹的笔顺 一丨ノ丶ノフ


《朹》字的相关字典


朹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查看»朹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基本字义

(朹)qiú,guǐ ㄑ一ㄡˊ ㄍㄨㄟˇ

  1. qiú(ㄑ一ㄡˊ)

    ⒈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木,即山楂。

    其他字义

    guǐ(ㄍㄨㄟˇ)

    ⒈  古同“”,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汉语大字典

  • [①][qiú][《廣韻》巨鳩切,平尤,羣。]
    (1)山楂,又名檕梅。
    (2)杨梅。[②][guǐ][《廣韻》居洧切,上旨,見。]通“簋1”。

康熙字典

  • 【說文】古簋字。註詳竹部十一畫。 
    又【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𠀤音求。木名。【爾雅·釋木】朹檕梅。【註】朹樹狀似梅,子如指頭,色赤似小柰,可食。【本草補遺】朹子、山樝一物也。 
    又【方言】朹,仇也。謂怨仇也。【註】巨救切,音舊。
    考證:〔【爾雅·釋木】朹檕梅。【註】朹樹狀似梅,子大如指。〕 謹照原文大如指改如指頭。

说文解字

  • 黍稷方器也。从竹从皿从皀。㔳:古文簋从匚飢。匭:古文簋或从軌。朹:亦古文簋。

    黍稷方器也。从竹从皿从皀。㔳,古文簋从匚飢。匭,古文簋或从軌。朹,亦古文簋。居洧切

    (簋)黍稷方器也。周禮舍人注曰:方曰簠,圓曰簋,盛黍稷稻粱也。掌客注曰:簠,稻粱器也。簋,黍稷器也。秦風傳曰:四簋,黍稷稻粱也。按毛意言簋可以該簠,鄭注則據公食大夫禮分别所盛也。許云簋方簠圜,鄭則云簋圜簠方,不同者,師傳各異也。周易:二簋可用享。鄭注云:離爲日,日體圓。巽爲木,木器圓。簋象。聘禮竹簋方注云:竹簋方者,器名。以竹爲之,狀如簋而方。賈疏云:凡簋皆用木而圓,此則用竹而方,故云如簋而方。宋刻單行疏內簋字凡四見,今本依釋文改經注疏皆作簠字,非也。已上可證鄭確謂簋爲圓器。周禮疏云:孝經陳其簋簠注云:內圓外方受者,直據簠而言。若簋則內方外圓。孝經鄭注,說者謂鄭小同之注也,賈所引文亦不完,則無用㴱求矣。而秦風釋文有內圓外方曰簠,內方外圓曰簋之文,葢本孝經注。聘禮釋文則又方圓字皆互易之,自相乖剌。聶崇義曰:舊圖云內方外圜曰簋,外方內圜曰簠。與秦風音義合。廣韵曰:內圓外方曰簋。歐陽氏集古䤸曰:簋外方內圓。與聘禮音義合。攷圜器之內爲之方,方器之內爲之圜,似以木以瓦以竹皆難爲之,他器少如是者。恐孝經注不可信,許鄭皆所不言也。鄭注禮曰:飾葢象龜。葢者,意擬之詞,注禮器云:大夫刻爲龜形可證也。聶氏、陳氏禮圖皆於葢頂作一小龜,誤解一葢字耳。見考工記圖。从竹皿皀。合三字會意。按簋古文或从匸,或从木,葢本以木爲之。大夫刻其文爲龜形,諸矦刻龜而飾以象齒,天子刻龜而飾以玉,其後乃有瓦簋,乃有竹簋方,因製从竹之簋字。木簋竹簋禮器,瓦簋常用器也。皀,榖之馨香,謂黍稷也。居洧切。古音在三部。讀如九。

    (㔲)古文簋。从匚食九。各本作从匚飢。飢非聲也。从方、从食、九聲也。

    (匭)古文簋。从匚軌。按許説簋爲方器,葢以古文从匸也。軌聲,古音簋軌皆讀如九也。史記李斯傳曰:飯土匭。公食大夫禮注曰:古文簋皆作軌。易損二簋,蜀才作軌。周禮小史故書簋或爲九。大鄭云:九讀爲軌。書亦或爲軌。簋古文也。今本周禮脱誤,爲正之如此。軌九皆古文假借字也,匭古文本字也。匭之字後世用爲匭匣字。尚書苞匭菁茅,鄭曰:匭,纏結也。鄭意謂匭爲糾之假借字,吳都賦注用之。

    (朹)亦古文簋。簋以木爲之,故字从木也。惠氏棟九經古義曰:易渙奔其机。當作朹,宗廟器也。



"朹"字同音字(qiú,guǐ)




别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