糝的意思

(繁体字:)   拼音: sǎn,sān  注音:ㄙㄢˇ ㄕㄣ   异体字:𥹪𥻕𥼾𩜱𩞀

部首:米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17画  康熙字典:糝(17画)

简体部首:米部   部外笔画:11画   总笔画:17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米 參”

繁体部首: 米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阳刚,贤淑,多才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OCCE   仓颉:FDIIH   郑码:UFOP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93922

统一码:7cdd   笔顺编号: 43123454545434333   笔顺读写:捺撇横竖撇捺折捺折捺折捺撇捺撇撇撇   糝的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フ丶フ丶フ丶ノ丶ノノノ


《糝》字的相关字典


糝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查看»糝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基本字义

(糝)sǎn,sān ㄙㄢˇ ㄕㄣ

  1. shēn(ㄕㄣ)

    ⒈  均见“”。


方言集汇

  • ◎ 粤语:saam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am3 [宝安腔] sam3 [台湾四县腔] sam3 [梅县腔] sam3 [客英字典] sam3 [客语拼音字汇] sam3


汉语大字典

  • [①][sǎn][《廣韻》桑感切,上感,心。]“參6”的被通假字。亦作“糂1”。“糁1”的繁体字。
    (1)以米和羹。
    (2)米粒;饭粒。
    (3)散粒,碎粒。
    (4)散落;洒上。
    (5)杂,混和。

康熙字典

  •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桑感切,音𢕕。【說文】古文糂作糝,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周禮·天官】羞豆之實,酏食糝食。【註】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莊子·山木篇】孔子窮于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釋名】糝,𪏮也,相黏𪏮也。 
    又【篇海】雜也。【周禮·天官疏】列國之諸侯大射,大侯九十弓,糝侯七十弓,豻侯五十弓。糝侯者,糝雜也。豹鵠而麋飾下天子大夫。 
    又【類篇】蘇含切,音三。【正韻】桑錦切,音沁。義𠀤同。

说文解字

  • 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从米甚聲。糣:籒文糂从朁。糝:古文糂从參[𠻝]。

    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从米甚聲。糣,籒文糂从朁。糝,古文糂从參。桑感切

    (糂)㠯米和羹也。古之羹必和以米。墨子:藜羹不糂十日。吕覽作藜羹不斟,七日不粒。不斟正不糂之誤。內則注曰:凡羹齊宜五味之和,米屑之糝。从米甚聲。桑感切。七部。一曰粒也。今南人俗語曰:米糝飯。糝謂孰者也。釋名曰:糝,黏也,相黏也。按廣韵、集韵、類篇、干祿字書皆有䊉字,云蜜漬瓜食也。桑感切。葢糝有零星之義,故今之小菜古謂之糝,別製其字作䊉。通鑑:盧循遺劉裕益智䊉,宋廢帝殺江夏王義恭,以蜜漬目睛,謂之鬼目䊉。廣韵二仙:枸櫞皮可作䊉。南方艸物狀。建安八年,交州刺史張津以益智子䊉餉魏武帝。俗多改粽字。故三省注通鑑曰:角黍也。葢誤認爲送韵之粽字。齊民要術引廣州記:益智子取外皮蜜煮爲糝,味辛。徑作糝字。

    (糣)籒文糂,从朁。朁聲甚聲同在七部。

    (糝)古文糂,从參。參聲亦在七部。周禮醢人、內則皆如此作。周頌:潛有多魚。傳曰:潛,糝也。古本如此。爾雅:糝謂之涔。涔卽詩之潛也。小爾雅及郭景純改糝爲木旁,謂積柴水中,令魚依之止息,字當从木也。而舍人、李巡皆云:以米投水中養魚曰涔。似其說各異,不知積柴而投米焉。非有二事,以其用米故曰糝。以其用柴故或製字作罧。罧見淮南書。橬槮皆魏晉閒妄作也。


英语翻译

  • scattered(grains of rice); mixed

"糝"字同音字(sǎn,sān)




别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