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的意思

(繁体字:)   拼音: bì,pì  注音:ㄅ一ˋ ㄆ一ˋ   异体字:𠈳𠊕𠊸𠮃𦜺𨐓𨐝𨐢𨐨𪿢

部首:辛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13画  康熙字典:辟(13画)

简体部首:辛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13画   造字法:会意:从尸、从辛、从口 可拆字为“尸 辛”

繁体部首: 辛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个性,多才,时尚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NKUH   仓颉:SRYTJ   郑码:XMJS   中文电码:6582   区位码: 1757   四角号码: 70241

统一码:8f9f   笔顺编号: 5132514143112   笔顺读写:折横撇竖折横捺横捺撇横横竖   辟的笔顺 フ一ノ丨フ一丶一丶ノ一一丨


《辟》字的相关字典


辟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查看»辟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基本字义

(辟)bì,pì ㄅ一ˋ ㄆ一ˋ

  1. bì(ㄅ一ˋ)

    ⒈  君主:复辟。

    ⒉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辟引。辟书。辟除(征召推举授官)。辟举。

    ⒊  古同“”,躲,设法躲开。

    ⒋  古同“”,睥睨。

    其他字义

    辟(闢)pì(ㄆ一ˋ)

    ⒈  开发建设:开辟。

    ⒉  驳斥,排除:辟邪。辟谣。辟蠹。

    ⒊  透彻:精辟。透辟。鞭辟入里。

    ⒋  法,刑:大辟(古代指死刑)。


方言集汇

  • ◎ 粤语:bik1 p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t7 [客语拼音字汇] pid5 [宝安腔] pit7 [台湾四县腔] pit7 [东莞腔] pit7 [梅县腔] pit7 [客英字典] pit7


详细解释

  • 基本词义

    〈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卩,从辛,从口。“卩”,音 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

    (2) 同本义 [law]

    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说文》

    “辟言不信”。(法度之言,而不听信。)——《诗·小雅·雨无止》

    (3) 君主 [monarch]

    辟遏有德。——《汉书·五行志》。注:“天子也。”

    皇王(指周武王)维(语气词)辟。——《诗经·大雅·文王有责》

    (4) 又如:复辟

    (5) 古称官吏 [official]

    厥辟不辟。——《礼记·坊记》

    三卿一长曰辟。——《周书·武顺》

    正殿路寝,用朝群辟。——《文选》

    (6) 罪,罪行 [crime]

    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汉书》

    词性变化

    〈动〉

    (1) 通“避”。回避,躲避 [avoid]

    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周礼·掌交》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左传·庄公九年》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宪问》

    行辟人可也。——《孟子》

    不辟死伤。——《荀子·荣辱》

    文王之所辟(后作“避”)风雨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高祖尝(曾经)辟吏。——《史记·张丞相列传》

    (2) 又如:辟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3) 征召来授予官职 [appoint to an official position]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4) 另见

    其它字义

    〈动〉

    (1) (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

    (2) 同本义 [open]

    辟,开也。——《说文》

    辟四门。——《虞书》

    辟户为之乾。——《易·系辞传》

    唇吻翕辟。——《聊斋志异·促织》

    语毕而宫门辟。——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辟阖(开合);辟翕(开合);辟门(开门。后比喻广开贤路,访求人才);辟面(辟头。开头,起首);辟道(开道);

    (4) 开辟;开拓 [open up]

    欲辟土地。——《孟子·梁惠王上》

    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盐铁论·地广》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5) 又如:辟地(开辟疆域);辟土(开拓疆域)

    (6) 驳斥 [refute]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又如:辟谣;辟佛(反佛教,驳斥佛理);辟驳(驳斥)

    (8) 开垦 [reclaim]

    农辟地。——《商君书·弱民》

    隙地未尽辟。——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如:辟田(开垦田地。同辟土);辟治(开发治理);辟除(开垦)

    (10) 屏除;驱除 [get rid of;remove;drive out]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为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辟邪(屏除邪恶)

    词性变化

    〈形〉

    开阔;宽广 [wide]

    不若从炉塘道,稍迂而路辟。——《徐霞客游记》

    〈形〉

    (1) 通“僻”。偏僻 [remote;out of-the-way]

    秦国辟远。——《史记·范雎传》

    (2) 邪僻 [evil]

    境内之民无辟滛之心。——《商君书·弱民》

    (3) 另见

    常用词组

    辟设辟谣

  • 〈动〉

    (1) 通“避”。回避,躲避 [avoid]

    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周礼·掌交》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左传·庄公九年》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宪问》

    行辟人可也。——《孟子》

    不辟死伤。——《荀子·荣辱》

    文王之所辟(后作“避”)风雨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高祖尝(曾经)辟吏。——《史记·张丞相列传》

    (2) 又如:辟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3) 征召来授予官职 [appoint to an official position]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4) 另见

    其它字义

    〈动〉

    (1) (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

    (2) 同本义 [open]

    辟,开也。——《说文》

    辟四门。——《虞书》

    辟户为之乾。——《易·系辞传》

    唇吻翕辟。——《聊斋志异·促织》

    语毕而宫门辟。——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辟阖(开合);辟翕(开合);辟门(开门。后比喻广开贤路,访求人才);辟面(辟头。开头,起首);辟道(开道);

    (4) 开辟;开拓 [open up]

    欲辟土地。——《孟子·梁惠王上》

    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盐铁论·地广》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5) 又如:辟地(开辟疆域);辟土(开拓疆域)

    (6) 驳斥 [refute]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又如:辟谣;辟佛(反佛教,驳斥佛理);辟驳(驳斥)

    (8) 开垦 [reclaim]

    农辟地。——《商君书·弱民》

    隙地未尽辟。——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如:辟田(开垦田地。同辟土);辟治(开发治理);辟除(开垦)

    (10) 屏除;驱除 [get rid of;remove;drive out]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为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辟邪(屏除邪恶)

    词性变化

    〈形〉

    开阔;宽广 [wide]

    不若从炉塘道,稍迂而路辟。——《徐霞客游记》

    〈形〉

    (1) 通“僻”。偏僻 [remote;out of-the-way]

    秦国辟远。——《史记·范雎传》

    (2) 邪僻 [evil]

    境内之民无辟滛之心。——《商君书·弱民》

    (3) 另见


汉语大字典

  • [①][pì][《廣韻》芳辟切,入昔,滂。][《廣韻》房益切,入昔,並。]
    (1)法,法度。
    (2)特指刑法。
    (3)罪;罪过。
    (4)刑罚。
    (5)特指处死刑。
    (6)治理。
    (7)取法;效法。
    (8)开;打开。
    (9)开垦;拓荒。
    (10)开拓;开辟。
    (11)周围。
    (12)守御。参见“辟宫”。
    (13)乍进乍退貌。参见“辟旋”、“盤辟”。
    (14)批驳;驳斥。
    (15)透彻。参见“精辟”。
    (16)鄙视。
    (17)幽僻;偏僻。
    (18)邪僻。
    (19)边,侧。
    (20)偏斜;傾斜。
    (21)偏执;偏激。
    (22)有偏向,偏面。
    (23)细小。
    (24)不符,有差错。参见“辟名”。
    (25)工作的程限。
    (26)对庸贱者或商人的鄙称。
    (27)通“擗”。拍胸;捶胸。
    (28)通“譬”。譬喻。
    (29)通“譬”。通晓。
    (30)通“譬”。墨子提出的逻辑推理的方法之一。谓举旁例以喻所说的论题。
    (31)通“繴”。一种捕鸟兽的工具。
    (32)通“霹”。参见“辟歷”。
    (33)“闢”的简化字。[②][bì][《廣韻》必益切,入昔,幫。]
    (1)天子;君主。
    (2)指就君王之位。参见“辟2位”。
    (3)诸侯。
    (4)泛指臣下,职官。
    (5)彰明;显明。
    (6)征召;荐举。
    (7)绩麻。参见“辟2纑”。
    (8)聚集。
    (9)除去;消除。
    (10)特指驱除。
    (11)退避;躲避。
    (12)避免;防止。
    (13)避忌。
    (14)通“躄”。瘸腿。
    (15)通“椑”。内棺,贴身之棺。
    (16)通“壁”。墙壁。
    (17)通“壁”。壁垒。
    (18)通“臂”。手臂。
    (19)通“臂”。臂状物。
    (20)通“襞”。襞积。衣服上的褶子。参见“襞積”。
    (21)通“襞”。重复;反复多次。
    (22)通“襞”。折叠。
    (23)通“襞”。闭合。
    (24)通“嬖”。逢迎,邀宠。
    (25)通“璧”。参见“辟2雍”、“辟2廱”。
    (26)通“弼”。辅佐。参见“辟2拂”。
    (27)通“卑”。参见“辟2耳”。[②][mǐ][《集韻》母婢切,上紙,明。]通“弭1”。停止;平息。[③][bò][《集韻》博厄切,入麥,幫。]通“擘1”。
    (1)(用刀、剪等)分开。
    (2)分别;区别。[④][pí][《集韻》賔彌切,平支,並。]通“紕1”。织物边缘的装饰。

康熙字典

  • 〔古文〕𠈳𠊸【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必益切,音璧。【廣韻】君也。【爾雅·釋訓】皇王后辟,君也。天子諸侯通稱辟。【書·大甲】克左右厥辟。【詩·小雅】百辟爲憲。【集韻】或作𨐝。 
    又人稱天曰辟。【詩·大雅】蕩蕩上帝,下民之辟。 
    又妻稱夫亦曰辟。【禮·曲禮】妻祭夫曰皇辟。 
    又【說文】法也。【書·酒誥】越尹人祇辟。【註】正身敬法也。 
    又明也。【禮·王制】天子曰辟廱。【註】辟,明也。廱,和也。使天下之人皆明達和諧也。
    又【祭統】對揚以辟之。【註】對,遂也。辟,明也。言遂揚君命,以明我先祖之德也。 
    又徵辟也。【後漢·鍾皓傳】前後九辟公府,皆不就。【晉書·王褒傳】三徵七辟。 
    又星名,與璧同。【禮·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東辟中。 
    又姓。 
    又【廣韻】普擊切【集韻】【韻會】匹辟切【正韻】匹亦切,𠀤音僻。與僻同。偏也,邪也。【禮·玉藻】非辟之心無自入也。【左傳·昭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註】辟,邪也。衷,正也。 
    又傾也,側也。【禮·曲禮】辟咡詔之。【註】謂傾頭與語也。 
    又威儀習孰少誠實曰辟。【論語】師也辟。【
    又】友便辟。 
    又辟名,空名也。【周禮·天官】凡失財、用物、辟名者。【註】辟名,詐爲書,以空作見,文書與實不相應也。 
    又𠛬也。【書·君𨻰】辟以止辟。【周禮·秋官·小司𡨥】以八辟麗邦法。 
    又與闢通。【孟子】辟土地。 
    又辟除行人也。【周禮·秋官】王燕出入,則前車而辟。【孟子】行辟人可也。 
    又衆人驚退也。【史記·項羽紀】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註】言人馬開張易舊處也。 
    又鞭辟,策勵也。程子曰:學要鞭辟近裏。朱子曰:辟如驅辟一般,大約要鞭督向裏去。 
    又與擗通。拊胷也。【詩·邶風】寤辟有摽。【禮·檀弓】辟踊。 
    又與躄通。足病不能行也。【賈誼·治安策】非亶倒縣而已。
    又類辟。 
    又辟歷,雷聲。別作霹靂。 
    又【集韻】【正韻】𠀤毗義切。與避同。【詩·魏風】宛然左辟。【註】讓而避者必左。【禮·儒行】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 
    又與睥同。【史記·灌夫傳】辟睨兩宮閒。【註】與睥睨同。邪視也。 
    又【集韻】【正韻】𠀤匹智切,與譬同。【禮·坊記】君子之道,辟則坊與。【中庸】辟,如行遠。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博厄切,音百。【禮·內則】麕爲辟雞。【註】聶而切之也。 
    又與擘同。析裂也。【禮·喪大記】絞一幅爲三不辟。【疏】大斂之絞旣小,不復擘裂其末。 
    又【正韻】莫禮切,音米。與弭同。【禮·郊特牲】有由辟焉。【註】謂弭災兵也。 
    又【集韻】頻彌切【正韻】蒲麋切,𠀤音皮。與紕同。帶之緣飾也。【禮·玉藻】天子素帶朱裏終辟。【註】辟,緣也。終,竟也。天子熟絹爲帶,用朱于裏,終此帶盡緣之也。 
    又【集韻】必郢切,音丙。除也。【莊子·庚桑楚】至信辟金。
    考證:〔
    又與擘同。析裂也。【禮·喪大記】爲三不辟。【註】大斂之絞旣小,不復擘裂其末。〕 謹按爲三二字文義未全,謹照原文爲三上增絞一幅三字。註改疏。

说文解字

  • 法也。从卩从辛,節制其辠也;从口,用法者也。凡辟之屬皆从辟。

    法也。从卩从辛,節制其辠也;从口,用法者也。凡辟之屬皆从辟。必益切

    (辟)法也。法當作灋。小雅。辟言不信。大雅。無自立辟。傳皆曰。辟、法也。又文王有聲箋、抑箋、周禮鄉師注、戎右注、小司寇注、曲禮下注皆同。引伸之爲罪也。見釋詁。謂犯法者、則執法以罪之也。又引伸之爲辟除。如周禮閽人爲之辟、孟子行辟人、以及辟寒、辟惡之類是也。又引伸之爲盤辟。如禮經之辟、鄭注逡遁是也。又引伸爲一邊之義。如左傳曰闕西辟是也。或借爲僻。或借爲避。或借爲譬。或借爲闢。或借爲壁。或借爲襞。从卪辛。節制其辠也。節當作卪。俗所改也。以卪制說卪。以辠說辛。辛从?。?、辠也。故辛亦訓辠。从口。句。用法者也。用法上當再出口字。以用法說从口。辟合三字會意。必益切。十六部。凡辟之屬皆从辟。


英语翻译

  • law, rule; open up, develop

辟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①<名>刑法;法律。《左传•昭公六年》:“制参~,铸刑书。”
    ②<名>君主。《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
    ③<动>征召。《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公府不就。”
    ④<动>通“避”。《殽之战》:“其北陵,文王之所~风雨也。”

    ①<动>开;打开。《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不知何词。”
    ②<动>开辟;开垦;开设。《齐桓晋文之事》:“欲~土地,朝秦楚。”《治平篇》:“隙地未尽~,闭廛未尽居也。”《病梅馆记》:“~病梅之馆以贮之。”
    ③<动>排斥;驳斥。《答司马谏议书》:“~邪说,难任人,不为拒谏。”
    ④<形>偏僻;僻远。《汉书•萧何传》:“何买田宅必居穷~处。”
    ⑤<动>比喻,打比方。《孟子•尽心上》:“有为者~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辟谷】古代一种养生之术.不吃五谷,专靠服气长生。《史记•留侯世家》:“乃学~,道引轻身。”
    【辟易】1. bì惊退。《史记•项羽本纪》:“赤泉侯人马俱惊,~数里。”2. pì整治。《吕氏春秋•上农》:“地未~,不操床,不出粪。”






别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