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的意思

(繁体字:)   拼音: biàn  注音:ㄅ一ㄢˋ   异体字:𠷊𦌽𧦪𧦬𧩵𧪔

部首:辛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16画  康熙字典:辩(21画)

简体部首:辛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16画   造字法:形声:从讠、辩省声 可拆字为“辛 辛”

繁体部首: 辛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优雅,内敛,成功之意   字体结构:左中右

五笔:UYUH   仓颉:YJIVJ   郑码:SESS   中文电码:6589   区位码: 1771   四角号码: 00441

统一码:8fa9   笔顺编号: 4143113454143112   笔顺读写:捺横捺撇横横撇捺折捺横捺撇横横竖   辩的笔顺 丶一丶ノ一一ノ丶フ丶一丶ノ一一丨


《辩》字的相关字典


辩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查看»辩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基本字义

(辩)biàn ㄅ一ㄢˋ

  1. 辩(辯)biàn(ㄅ一ㄢˋ)

    ⒈  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分辩(亦作“分辨”)。争辩。答辩。辩白辩驳辩护辩解jiě)。辩论辩士辩证


方言集汇

  • ◎ 粤语:bin6


详细解释

  • 基本词义

    biàn

    〈动〉

    (1) (形声。从言,辡( biǎn)声。本义:辩论,申辩)

    (2) 同本义 [argue;debate]

    辩,治也。——《说文》

    辩其狱讼。——《周礼·乡士》

    分争辩讼。——《礼记·曲礼》

    辩者言之信。——《韩非子·八经》

    勿辩乃司。——《书·酒诰》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辩证;辩日(古代传说辩论太阳离地球远近的故事)

    (4) 分别,辨别。通“辨” [distinguish]

    辩其功苦。——《国语·齐语》

    若白墨之于目辩。——《淮南子·滫务》

    目能辩色,耳能辩声。——东汉· 仲长统《昌言·理乱》

    (5) 又如:辩章(辨别彰明。同辨章);辩析(辨别分析);明辩是非;辩白(申辩明白。同辨白)

    (6) 治理,办理 [manage;handle]

    辩治百官,领理万事。——《淮南子·泰族》

    词性变化

    biàn

    〈形〉

    (1) 有口才,善言辞 [adept at talk]

    子言非不辩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辩武(善辞令的人。即辩士);辩人(善于辞令的人。如说客之流);辩捷(能言善辩,口才敏捷);辩口(口才便捷,善于辩论)

    常用词组

    辩白辩驳辩才、辩辞,辩词、辩答辩护辩护人辩护士辩解辩论辩明辩难辩士辩说辩诬辩争辩证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

  • biàn

    〈形〉

    (1) 有口才,善言辞 [adept at talk]

    子言非不辩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辩武(善辞令的人。即辩士);辩人(善于辞令的人。如说客之流);辩捷(能言善辩,口才敏捷);辩口(口才便捷,善于辩论)


汉语大字典

  • [①][biàn][《廣韻》符蹇切,上獮,並。]“班2”的被通假字。“辩1”的繁体字。
    (1)治理。
    (2)指治理的才干。
    (3)驳正。
    (4)谓叙事、说理明白清楚。
    (5)指明了,了解。
    (6)敏慧,聪明。
    (7)争辩;辩论。
    (8)指论说、分析。
    (9)谓言辞或文辞华美、巧妙。
    (10)指华美巧妙的言辞或文辞。
    (11)巧言;会说话。
    (12)指文辞雄辩。
    (13)通“辨”。辨别;区分。
    (14)通“辨”。不同,差异。
    (15)通“俾”。
    (16)通“徧”。都,全。
    (17)通“徧”。指一个过程完毕。
    (18)通“胖”。古时祭祀时用的半体牲。
    (19)通“變”。
    (20)通“辦”。备办。
    (21)文体名。[②][pián][《集韻》毗連切,平,並。]通“便2”。“辩2”的繁体字。参见“辯2佞”、“辯2辯”。[③][biǎn]“辩3”的繁体字。通“貶1”。减损。

康熙字典

  • 同辨。【說文】判也。【廣韻】別也。【易·履卦】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又詳審也。【周禮·天官】惟王建國,辯方正位。 
    又明悉也。【易·大有】明辯晳也。 
    又【集韻】巧言也。【禮·王制】言僞而辯。【史記·荀卿傳】鄒衍之術,迂大而閎辯。 
    又爭辯也。【禮·鄕飮酒義】不慢不爭,則遠于鬭辯矣。 
    又【說文】治也。【書·酒誥】勿辯乃司。【左傳·昭元年】主盟者誰能辯焉。【註】辯,治也。 
    又微辯,諷諭也。【禮·儒行】其過失可微辯而不可面數也。 
    又與徧通。【禮·樂記】其治辯者其禮具。【註】辯,徧也。【史記·五帝紀】辯于羣神。【書·舜典】作徧。 
    又與平通。【字彙補】平均也。【史記·五帝紀】辯秩東作,辯秩西成。【書·堯典】作平。 
    又【五音集韻】下辯,地名。在武鄕。 
    又【集韻】【韻會】筆列切【正韻】必列切,𠀤音䇷。與貶同。【周禮·秋官·士師】若邦凶荒,則以荒辯之法治之。【註】辯,當爲貶。遭饑荒,則𠛬罰、國事有所貶損。

说文解字

  • 治也。从言在辡之閒。

    治也。从言在辡之閒。符蹇切文二

    治也。治者、理也。俗多與辨不別。辨者、判也。从言在辡之閒。謂治獄也。會意。符蹇切。十二部。


英语翻译

  • dispute, argue, debate, discuss

辩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biàn
    ①<动>争论;争辩。《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斗。”
    ②<动>申辨;辩解。《中山狼传》:“狼亦巧~不已以求胜。”
    ③<形>有口才,能言善辩。《信陵君窃符救赵》:“及宾客~士说王万端。”
    ④<形>动听。《五蠹》:“子言非不~也。”
    ⑤<动>通“辨”,分辨;辨别。《望洋兴叹》:“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牛马。”






别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