饜的意思

(繁体字:)   拼音: yàn

部首:飠部   部外笔画: 15画   总笔画:23画  康熙字典:饜(23画)

简体部首:飠部   部外笔画:15画   总笔画:23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厭 食”

繁体部首: 飠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自信,敏锐,内敛之意   字体结构:左上包围

五笔:DJEE   仓颉:MKOIV   郑码:GGSO   中文电码:7441   区位码:   四角号码: 71232

统一码:995c   笔顺编号: 13251125111344344511534   笔顺读写:横撇竖折横横竖折横横横撇捺捺撇捺捺折横横折撇捺   饜的笔顺 一ノ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一ノ丶丶ノ丶丶フ一一フノ丶


《饜》字的相关字典


饜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查看»饜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基本字义

(饜)yàn

  1. yàn(一ㄢˋ)

    ⒈  见“”。


方言集汇

  • ◎ 粤语:jim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am5 [客语拼音字汇] yam4 [台湾四县腔] jam5 [梅县腔] jam5 [客英字典] jam3 [宝安腔] jam5 [陆丰腔] jam6


汉语大字典

  • [①][yàn][《廣韻》於豔切,去豔,影。][《廣韻》一鹽切,平鹽,影。]“餍1”的繁体字。
    (1)吃饱。
    (2)满足。
    (3)引申为盛。
    (4)引申为止,终止。
    (5)厌恶。

康熙字典

  •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豔切,音厭。【玉篇】飽也,足也。【左傳·襄十六年】以險徼幸者,其求無饜。【孟子】饜酒肉而後反。 
    又通作厭。【書·洛誥】萬年厭于乃德。【註】厭,飫也。【釋文】厭於豔反,徐於廉反。 
    又【廣韻】一鹽切【集韻】於鹽切【正韻】衣炎切,𠀤音懕。義同。 【吳棫·韻補】《左傳》序,饜而飫之。《孟子》饜酒肉。或作𤞣。《書·洛誥》註:飽也。亦作懕。通作厭。《周禮·大司徒》註:厭服于十二敎。疏云:謂厭飫服行。
    又《賈山傳》好善無饜。無音,《孟子》不奪不饜。《左傳》貪惏無饜。有平去二音。舊韻𤞣饜厭三字訓解不同,許於經傳有明音,卽依本音,如無明音,卽平仄聲通使。毛氏曰:三字訓解不同,謂厭斁、厭禳、厭服、厭厭之類,當隨出處。若訓飽足者,平去聲三字𠀤同,其閒字音獨異,如《孟子》不奪不饜有二音,至饜酒肉、饜足乃獨去音,皆合通押。按本韻三字各出,如厭之爲斁,饜之爲飫,猶曰不同,如𤞣字直是省文,各出誤矣。互詳厭字註。

说文解字

  • 笮也。从厂猒聲。一曰合也。

    笮也。从厂猒聲。一曰合也。於輒切。又,一

    (厭)笮也。竹部曰。笮者、迫也。此義今人字作壓。乃古今字之殊。土部壓訓壞也、?也。無笮義。凡喪服言尊之所厭、皆笮義。喪冠謂之厭冠。謂冠出武下也。周禮巾車。王后厭翟。注云。次其羽使相迫也。禮經。推手曰揖。引手曰厭。厭卽尚書大傳、家語之葉拱。家語注云。兩手薄其心。古文禮揖、厭分別。今文禮厭皆爲揖。鄭不之從。而禮經有厭譌作撎者。周禮大祝疏竟作引手曰撎。斷不可從。撎爲跪而舉頭下手、與厭爲立而引手箸不相涉也。檀弓。死而不弔者厭。注。行止危險之下。巳上皆笮之義。其音於輒切。从厂。猒聲。於輒切。又一剡切。八部。按厭之本義笮也、合也。與壓義尚近。於猒飽也義則遠。而各書皆假厭爲猒足、猒憎字。猒足猒憎失其正字、而厭之本義䍐知之矣。一曰合也。周語。克厭天心。韋注。厭、合也。韋注漢書敘傳亦同。按蒼頡篇云。伏合人心曰厭。字苑云。厭、眠內不祥也。此合義之一耑。㝥下云寐而厭也是也。俗字作魘。徐鉉用爲新附字。誤矣。山海經。服之使人不厭。郭云。不厭、不厭夢也。此厭字之冣古者也。其音一剡切。


英语翻译

  • be satiated, eat one's full




别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