鲵的意思

(繁体字:)   拼音:  注音:ㄋ一ˊ   异体字:

部首:鱼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6画  康熙字典:鲵(19画)

简体部首:鱼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6画   造字法:形声:从鱼、儿声 可拆字为“鱼 兒”

繁体部首: 鱼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木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个性,独立,时尚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QGVQ   仓颉:NMHXU   郑码:RNRD   中文电码:7646   区位码: 8682   四角号码: 27112

统一码:9cb5   笔顺编号: 3525121132151135   笔顺读写:撇折竖折横竖横横撇竖横折横横撇折   鲵的笔顺 ノフ丨フ一丨一一ノ丨一フ一一ノフ


《鲵》字的相关字典


鲵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查看»鲵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基本字义

(鲵)ní ㄋ一ˊ

  1. 鲵(鯢)ní(ㄋ一ˊ)

    ⒈  〔大〕两栖动物,身体长而扁,生在山溪中。肉鲜美可食。叫的声音像婴儿,所以俗称“娃娃鱼”。

    ⒉  〔小〕两栖动物,体形与大鲵相似,但较小,牙齿呈V形,生活在水边的草地里。

    ⒊  (鯢)


方言集汇

  • ◎ 粤语:ngai4


详细解释

  • 基本词义

    〈名〉

    (1) (形声。从鱼,兒( )声。本义:两栖类动物,俗称“娃娃鱼”)

    (2) 同本义 [giant salamander]。外表类似蜥蜴类,但无鳞片,身体为软和湿润的皮肤所覆盖,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以小型动物

    鲵,剌鱼也。——《说文》

    鲵大者谓之鰕。——《尔雅·释鱼》。注:似鲇,四脚,前似弥猴,后似狗。声如小儿啼。大者长七八尺。”

    (3) 又如:鲵鲐(鲵齿和鲐背);鲵鱼(娃娃鱼)

    (4) 小鱼 [little fish]。如:鲵鲋(小鱼);鲵鳅(泥鳅。泛指小鱼)


汉语大字典

  • [①][ní][《廣韻》五稽切,平齊,疑。]“鲵1”的繁体字。
    (1)动物名。属两栖纲。俗称娃娃鱼,亦名山椒鱼。体长约1米,皮肤黏滑,头扁圆,口大,四肢短小,尾呈鳍状,宜游泳,栖息于山溪中。
    (2)雌鲸。
    (3)小鱼。
    (4)通“齯”。谓老人齿落再生。

康熙字典

  • 【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正韻】硏奚切,𠀤音倪。【說文】刺魚也。【爾雅·釋魚】鯢大者謂之鰕。【註】今鯢魚似鮎,四脚,前似獮猴後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八九尺,別名鰕。【疏】鯢,雌鯨也。【本草】鯢魚,一名王鮪,在山溪中,似鮎,有四脚長尾,能上樹,天旱則含水上葉覆身,鳥來飮水,因而取之。伊洛閒亦有,聲如小兒啼,故曰鯢魚。一名鱯魚,一名人魚,膏燃燭不滅。【左傳·宣十二年】取其鯨鯢而封之。【註】鯨鯢,大魚名。以喩不義之人吞食小國。【疏】雄曰鯨,雌曰鯢。
    又【莊子·庚桑楚】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而鯢鰌爲之制。【註】制,折也,謂小魚得曲折也。
    又【外物篇】灌瀆守鯢鮒。【註】鯢、鮒,皆小魚也。

说文解字

  • 剌魚也。从魚兒聲。

    剌魚也。从魚兒聲。五雞切

    剌魚也。剌盧達切。或作刺者、誤。刺魚者、乖剌之魚。謂其如小兒能緣木。史、漢謂之人魚。釋魚曰。鯢大者謂之鰕。郭云。今鯢魚似鮎。四腳。前似彌猴。後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八九尺。別名鰕。按此魚見書傳者不下數十處。而人不之信。少見則多怪也。余在雅州親見之。廣雅。魶、鯢也。亦謂此。集韵有䱫字。剌之俗。从魚。兒聲。形與聲皆如小兒。故从兒。舉形聲關會意也。五雞切。十六部。


英语翻译

  • Cryptobranchus japonicus; a salamander



带"鲵"字的成语




别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