䪌的意思

拼音: zhàn   异体字:縿 𩌰

部首:革部   部外笔画: 17画   总笔画:26画  康熙字典:䪌(26画)

简体部首:革部   部外笔画:17画   总笔画:26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革 兔(毚)”

繁体部首: 革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AFQY   仓颉:TJNRI   郑码:EERS   中文电码:   四角号码: 47513

统一码:4a8c   笔顺: 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ノフ丨フ一一フ一フノフ丨フ一ノフ丶


《䪌》字的相关字典


基本字义

(䪌)zhàn

  1. shan1

    鞍下的垫子

    同【縿】。


康熙字典

  • 【集韻】鋤咸切,音讒。【玉篇】鞍䪌。【集韻】馬韀也。 
    又【集韻】思廉切,音銛。旌旗末也。或作𩌰縿。 
    又【集韻】師炎切,音襳。本作幓。詳巾部幓字註。 
    又【廣韻】【集韻】𠀤仕懺切,音鑱。鞍韉。

说文解字

  • 旌旗之斿也。从糸參聲。

    旌旗之斿也。从糸參聲。所銜切

    (縿)旌旗之游所屬也。各本失所屬二字。今補。㫃部曰。游、旌旗之流也。周禮巾車注云。正幅爲縿。游則屬焉。正義曰。正幅爲縿、爾雅文。又覲禮正義。爾雅說旌旗正幅爲縿。唐後爾雅奪正幅爲縿四字。郉疏不能攷補。縿是旌旗之體。游則屬焉。故孫炎注曰。爲旒於縿。郭璞曰。縿、衆旒所箸。戴先生曰。游箸縿垂者也。交龍鳥隼之屬皆畫於縿。爾雅曰。纁帛縿。鄭本之。曰九旗之帛皆用絳。上有弧以張縿之幅。見覲禮、明堂位、考工記。下以人維之。周禮節服氏六人維王之太常、爾雅維以縷是也。所以太常必維之者、正恐其游長曳地。毛詩。素絲紕之。大夫旌旗之游亦維持之也。游屬於縿而統於縿。然㫃部游下不云旌旗之縿也。則知縿下不云旌旗之游。理合析言、不得渾言矣。从糸。參聲。所銜切。古音在七部。

别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