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的意思

(繁体字:)   拼音: liū,liù  注音:ㄌ一ㄡ ㄌ一ㄡˋ   异体字:𤄐溜

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13画  康熙字典:溜(14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3画   造字法:形声:从氵、留声 可拆字为“氵 留”

繁体部首: 氵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魅力,内敛,时尚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IQYL   仓颉:EHHW   郑码:VRYK   中文电码:3296   区位码: 3379   四角号码: 37162

统一码:6e9c   笔顺编号: 4413545325121   笔顺读写:捺捺横撇折捺折撇竖折横竖横   溜的笔顺 丶丶一ノフ丶フノ丨フ一丨一


《溜》字的相关字典


溜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查看»溜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基本字义

(溜)liū,liù ㄌ一ㄡ ㄌ一ㄡˋ

  1. liū(ㄌ一ㄡ)

    ⒈  滑行,(往下)滑:溜冰

    ⒉  光滑,平滑,无阻碍:溜圆溜光

    ⒊  趁人不见走开:溜走溜号

    ⒋  同“”。

    其他字义

    liù(ㄌ一ㄡˋ)

    ⒈  迅急的水流:大溜。急溜。

    ⒉  顺房檐滴下来的水,房顶上流下的水:檐溜。承溜。

    ⒊  房檐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水溜。

    ⒋  量词,指行(háng )列,排:一溜三间房。

    ⒌  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这溜儿的果木树很多。


方言集汇

  • ◎ 粤语:lau1 lau4 lau6 liu1
    ◎ 客家话:[宝安腔] liu5 [东莞腔] liu3 [台湾四县腔] liu5 liu1 [liu2] tiu5 [客英字典] liu5 [海陆丰腔] liu5 liu1 [liu2] tiu5 [客语拼音字汇] liu1 liu2 piu4 [梅县腔] liu1 liu3 liu5 tiu5


详细解释

  • 基本词义

    liū

    〈动〉

    (1) 滑动 [slide;slip;glide]。如:溜缰(悄悄脱开缰绳而跑散);溜眼(溜眼睛。以眼传情);溜嘴(把不该说的话说出了嘴);溜槽;溜下;溜冰

    (2) 偷偷地走 [sneak off]。如:溜抽(脱身溜走);溜跑(偷偷地跑开);溜溜湫湫(躲躲闪闪,轻手轻脚的样子)

    (3) 瞟,偷偷地看 [steal a glance;peek]

    说着,却把眼溜着金桂一笑。——《红楼梦》

    (4) 偷偷地拿 [steal;pilfer]

    差人各溜过几件细软东西。——《醒世恒言》

    (5) 略略热一下 [heat up]。如:溜冷饭

    (6) 略微煮一下,或加淀粉汁急火快炒 [quick-fry]。如:醋溜鱼

    (7) 逢迎,拍马;奉承 [fawn on]。如:溜钩子,亦作“溜沟子”、“溜勾子”(方言。钻营;奉承)

    (8) 鸣,叫 [cry;chirp]

    闭凝盼,声声燕语明如剪,呖呖莺声溜的圆。——清· 孔尚任《桃花扇》

    词性变化

    liū

    〈形〉

    (1) 倾斜 [sloping]。如:溜肩

    (2) 灵活;麻利 [clear]。如:溜撒(灵活;伶俐)

    liū

    〈副〉

    〈方〉∶很,非常 [very]。如:溜尖(很尖);溜光水滑(形容非常整洁,干净);溜明(非常明亮);溜净(非常干净)

    liū

    〈词缀〉

    (1) 在形容词后,多叠用。如:灰溜溜;酸溜溜;直溜;匀溜

    (2) 另见 liù

    常用词组

    溜边,溜边儿、溜冰溜冰场溜槽溜达溜掉溜干二净溜工溜沟子溜光溜号溜滑、溜肩膀,溜肩膀儿、溜开溜溜儿溜溜转、溜门,溜门儿、溜门子溜平溜湫溜熟溜腿溜须拍马溜圆溜之大吉溜直溜走

    基本词义

    liù

    〈名〉

    (1) (形声。从水,留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又名“潭水” [Liu River]

    溜水出 郁林郡。——《说文》

    (3) 即今纵贯广西中北部的融江、柳江及黔江

    (4) 通“霤”。屋檐滴水处 [eavesdrop]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宣公二年》

    (5) 房顶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 [eaves gutter;shuting]。如:水溜

    (6) 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 [surroundings]

    这不是咱们这溜儿都装上自来水了吗?——老舍《龙须沟》

    (7) 又如:这溜儿果树很多

    词性变化

    liù

    〈动〉

    (1) 液体向下流 [flow]

    生犹悬水溜,死若波澜停。——南朝宋· 孔欣《置酒高堂上》

    (2) 斜视,瞥,迅速而短暂地看 [shoot a glance at]

    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 小红一溜。——《红楼梦》

    (3) 又如:溜瞅(斜着眼睛窥视);溜溜(瞟,斜视)

    (4) 操练 [drill]。如: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5) 通“遛”。漫步;游逛 [stroll]

    在那海棠树边,悄悄溜了三回。——田间《赶车传》

    (6) 传唤 [summon]

    到十六日,叫小厮拿了一个“都督府”的溜子,溜了一班戏子来谢神。——《儒林外史》

    (7) 又如:溜子(溜单。注明官衔的帖子)

    (8) 〈方〉∶涂抹、糊缝隙 [daub]。如:溜缝

    liù

    〈形〉

    (1) 水势迅猛 [rapid]

    黄河水溜,不是当耍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2) 又如:溜道(湍急的河道)

    (3) 行动迅速 [quick]。如:溜烟(形容跑得迅速);溜撒(行动迅速、敏捷)

    liù

    〈量〉

    (1) 连串,条。用以表示成排、成条、成串的事物 [row]。如:一溜鬃毛;一长溜红飘带;一溜房屋

    (2) 另见 liū

    常用词组

    溜腰

  • liū

    〈形〉

    (1) 倾斜 [sloping]。如:溜肩

    (2) 灵活;麻利 [clear]。如:溜撒(灵活;伶俐)

    liū

    〈副〉

    〈方〉∶很,非常 [very]。如:溜尖(很尖);溜光水滑(形容非常整洁,干净);溜明(非常明亮);溜净(非常干净)

    liū

    〈词缀〉

    (1) 在形容词后,多叠用。如:灰溜溜;酸溜溜;直溜;匀溜

    (2) 另见 liù


汉语大字典

  • [①][liù][《廣韻》力救切,去宥,來。]亦作“澑1”。
    (1)古水名。
    (2)水流。
    (3)用以指瀑布。
    (4)流;淌。
    (5)湍急。
    (6)用以指急流。
    (7)瞥视;扫视。
    (8)圆转;滑溜;流利。
    (9)练,活动。
    (10)传唤。
    (11)量词。串;条;排。用以表示成串、成条、成排的事物。
    (12)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
    (13)方言。用石灰、水泥等涂抹、堵糊缝隙。
    (14)通“霤”。屋檐滴水处。
    (15)通“遛”。漫步,慢慢走。[②][liū]亦作“澑2”。
    (1)滑动;滑落。
    (2)偷偷地走;悄悄地走。
    (3)顺手窃取;偷偷地拿。
    (4)随顺;顺着。
    (5)一种烹调法。微煮一下或经油炸后再加芡粉。
    (6)词缀。用在形容词之前或之后,多叠用。[③][liú][《集韻》力求切,平尤,來。]亦作“澑3”。见“溜3火”。

康熙字典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救切,音霤。水名。【說文】水在鬱林郡。【後漢·郡國志】鬱林郡有中溜縣。 
    又【水經注】漢水於槃頭郡南與溜水合。 
    又水溜下也。【孫綽·遊天台山賦】醴泉涌溜于隂渠。
    又【馬觀瀛涯勝覽】弱水三千,舟行遇風,一失入溜,則水弱而沒溺。 
    又發也。【管子·宙合篇】減溜大成。【註】減,盡也。溜,發也。言徧環畢莫不備得,故曰減溜大成。 
    又與霤同。【左傳·宣三年】三進及溜。【正義】溜,謂簷下水滴之處。 
    又【集韻】力求切,音留。義同。 
    又與留同。【戰國策】成皋石溜之地。【註】古作石留。 
    又與流通。【靈樞經】所溜爲滎。【註】溜,流同。

说文解字

  • 水。出鬱林郡。从水畱聲。

    水。出鬱林郡。从水畱聲。力救切

    (澑)澑水。出鬱林郡。不言縣者、有未審也。鬱林郡在今廣西。前志有中畱縣。師古曰。畱、力救反。水名。葢中畱、潭中皆以水得名也。後志及宋書州郡志作中澑。字從水。疑前志亦當從水。元和郡縣志曰。貞觀八年改南昆州爲桺州。因桺江爲名。桺州卽今桺州府。桺江出苗地。至今貴州古州永從縣生苗畍中。東南入廣西。至桺城縣曰桺江。至象州會於盤江。桺江卽古澑水。後世譌其字耳。从水。畱聲。力救切。三部。按今俗訓爲水急流。


英语翻译

  • slide, glide, slip; slippery






别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