筴的意思

(繁体字:)   拼音:  注音:ㄘㄜˋ   异体字:

部首:竹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13画  康熙字典:筴(13画)

简体部首:竹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3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竹 夾”

繁体部首: 竹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木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贤淑,自信,稳重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TDWW   仓颉:HKOO   郑码:MGOO   中文电码:4604   区位码:   四角号码: 88808

统一码:7b74   笔顺编号: 3143141343434   笔顺读写:撇横捺撇横捺横撇捺撇捺撇捺   筴的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一ノ丶ノ丶ノ丶


《筴》字的相关字典


筴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查看»筴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字)


基本字义

(筴)cè ㄘㄜˋ

  1. cè(ㄘㄜˋ)

    ⒈  同“”。


方言集汇

  • ◎ 粤语:caak3 gaap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ap7 cet7 [客英字典] giap7 cet7 [海陆丰腔] giap7 cet7 [梅县腔] cet7 [宝安腔] gap7 giap7 | cak7
    ◎ 潮州话:cêh4


详细解释

  • 基本词义

    〈名〉

    (1) 簸米扬尘用的簸箕 [winnowing basket]

    鼓筴播精,以食十人。——《庄子》

    (2) 另见 jiá

    基本词义

    jiā

    〈名〉

    (1) 指筷子 [chopsticks]

    筴,箸也。——《集韵》

    虽无膏污鼎,尚有羹濡筴。——宋· 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

    (2) 另见


汉语大字典

  • [①][cè]同“策1”。[②][jiā][《廣韻》古洽切,入洽,見。][《廣韻》古協切,入帖,見。]
    (1)夹取东西的用具。
    (2)箝制。
    (3)通“”。快意。

康熙字典

  • 【廣韻】楚革切【集韻】測格切【正韻】恥格切,𠀤音策。卜筮筴也。【禮·曲禮】龜爲卜,筴爲筮。【儀禮·士冠禮】筮人執筴。【莊子·人閒世】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註】鼓筴,揲蓍也。 
    又與策同,謀也。【史記·張耳陳餘傳】二人聞諸將爲陳王徇地,多以讒毀得罪,怨陳王不用其筴。 
    又𥳑筴。【魯語】臧文仲聞柳下季之言,使書以爲三筴。【註】筴,𥳑書也。【莊子·騈拇篇】挾筴讀書。【管子·海王篇】海王之國,謹正鹽筴。 
    又與𠕁同。【前漢·趙充國傳】全師保勝之𠕁。
    又【張協·七命】勒洪伐于全𠕁。 
    又【廣韻】【正韻】古協切【集韻】【韻會】吉協切,𠀤音頰。箸也。 
    又夾舉也。【韓愈·曹成王𥓓】筴漢陽。 
    又【廣韻】古洽切。【集韻】【韻會】訖洽切,𠀤音夾。鍼箭具。 
    又與柵同。【莊子·達生篇】祝宗人元端以臨牢筴。【註】牢,豕室。筴,木欄。同柵。 
    又叶音尺。【潘尼·懷退賦】何時願之多違,奄就羈以服役。因吳坂之峻阻,畏鹽車之嚴筴。

说文解字

  • 馬箠也。从竹朿聲。

    馬箠也。从竹朿聲。楚革切

    (策)馬箠也。馬?曰策。以策擊馬曰敇。經傳多假策爲。又計謀曰籌策者。策猶籌。籌猶筭。筭所以計曆數。謀而得之。猶用筭而得之也。故曰筭、曰籌、曰策、一也。張良借箸爲籌。从竹。朿聲。楚革切。十六部。


英语翻译

  • type of grass used in divination; to divine; pincers

筴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①<名>同“策”。占卜用的蓍草。《礼记•曲礼上》:“龟为卜,~为筮。”
    ②<名>计谋。《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怨陈王不用其~。”
    ③<名>简书。
    ④<名>栅栏。《庄子•达生》:“祝宗人玄端以临牢~。”
    jiā
    ①<名>夹东西的用具。陆羽《茶经•器》:“火~,一名箸。”【引】挟制,钳制。韩愈《曹成王碑》:“掇黄冈,~汉阳。”



带"筴"字的成语




别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