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朹】说文解字

~ 说文解字

拼音qiú,guǐ

篇目卷五
部首
字头
注音居洧切
重文㔳,匭,朹

【朹】字《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黍稷方器也。从竹从皿从皀。㔳:古文簋从匚飢。匭:古文簋或从軌。朹:亦古文簋。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黍稷方器也。从竹从皿从皀。㔳,古文簋从匚飢。匭,古文簋或从軌。朹,亦古文簋。居洧切

《说文解字注》

(簋)黍稷方器也。周禮舍人注曰:方曰簠,圓曰簋,盛黍稷稻粱也。掌客注曰:簠,稻粱器也。簋,黍稷器也。秦風傳曰:四簋,黍稷稻粱也。按毛意言簋可以該簠,鄭注則據公食大夫禮分别所盛也。許云簋方簠圜,鄭則云簋圜簠方,不同者,師傳各異也。周易:二簋可用享。鄭注云:離爲日,日體圓。巽爲木,木器圓。簋象。聘禮竹簋方注云:竹簋方者,器名。以竹爲之,狀如簋而方。賈疏云:凡簋皆用木而圓,此則用竹而方,故云如簋而方。宋刻單行疏內簋字凡四見,今本依釋文改經注疏皆作簠字,非也。已上可證鄭確謂簋爲圓器。周禮疏云:孝經陳其簋簠注云:內圓外方受者,直據簠而言。若簋則內方外圓。孝經鄭注,說者謂鄭小同之注也,賈所引文亦不完,則無用㴱求矣。而秦風釋文有內圓外方曰簠,內方外圓曰簋之文,葢本孝經注。聘禮釋文則又方圓字皆互易之,自相乖剌。聶崇義曰:舊圖云內方外圜曰簋,外方內圜曰簠。與秦風音義合。廣韵曰:內圓外方曰簋。歐陽氏集古䤸曰:簋外方內圓。與聘禮音義合。攷圜器之內爲之方,方器之內爲之圜,似以木以瓦以竹皆難爲之,他器少如是者。恐孝經注不可信,許鄭皆所不言也。鄭注禮曰:飾葢象龜。葢者,意擬之詞,注禮器云:大夫刻爲龜形可證也。聶氏、陳氏禮圖皆於葢頂作一小龜,誤解一葢字耳。見考工記圖。从竹皿皀。合三字會意。按簋古文或从匸,或从木,葢本以木爲之。大夫刻其文爲龜形,諸矦刻龜而飾以象齒,天子刻龜而飾以玉,其後乃有瓦簋,乃有竹簋方,因製从竹之簋字。木簋竹簋禮器,瓦簋常用器也。皀,榖之馨香,謂黍稷也。居洧切。古音在三部。讀如九。

(㔲)古文簋。从匚食九。各本作从匚飢。飢非聲也。从方、从食、九聲也。

(匭)古文簋。从匚軌。按許説簋爲方器,葢以古文从匸也。軌聲,古音簋軌皆讀如九也。史記李斯傳曰:飯土匭。公食大夫禮注曰:古文簋皆作軌。易損二簋,蜀才作軌。周禮小史故書簋或爲九。大鄭云:九讀爲軌。書亦或爲軌。簋古文也。今本周禮脱誤,爲正之如此。軌九皆古文假借字也,匭古文本字也。匭之字後世用爲匭匣字。尚書苞匭菁茅,鄭曰:匭,纏結也。鄭意謂匭爲糾之假借字,吳都賦注用之。

(朹)亦古文簋。簋以木爲之,故字从木也。惠氏棟九經古義曰:易渙奔其机。當作朹,宗廟器也。

松风注解

《说文解字》未收录汉字“朹”,以上内容为“朹”的异体字“簋”字头。

【朹】字注音ㄑ一ㄡˊ ㄍㄨㄟˇ 繁体字为朹。

【朹】字造字法为。可拆字为“木 九”

【朹】字五行属, 字形结构为左右。

【朹】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五, 簋部, 现代部首为木, 简体笔画为6画。

(注)参考资料:以上【朹】字释义《说文解字》许慎原文为依据后世流传版本还原东汉许慎原稿,《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为清代陈昌治依北宋徐铉『大徐本』重刊刻本《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为清代段玉裁以『大徐本』为底稿加注。

《说文解字》同篇目(卷五)

《说文解字》同为(竹)部的字


松风繁体字 ©2023 songfeng.com 常用汉字表